【组织架构】
鸣谢指导单位:
世界低碳城市联盟
国际氢能协会
国际绿色经济协会
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
中国能源研究会
中国循环经济协会
中国低碳产业委员会等
共同组织单位:
德励国际会展集团
亚太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会
国际绿色低碳综合咨询联盟等
组委会执行招展单位:
励兴展览(上海)有限公司
均涉及氢能!13个省/市级“双碳”政策出台!
“双碳”目标的现实需求,必然加速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化发展,而氢能可以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载体,实现能源转型中的大规模和长周期的能源存储与多样化的终端利用。随着国家级政策的不断出台,各地方也开始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,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,截止目前,13个省/市级“双碳”政策文件出炉,均涉及氢能。
此外,出台的国家级文件中共有9个“双碳”政策提及氢能,北极星氢能网已做出整理:划重点!9个国家级“双碳”文件出炉,均涉及氢能!
福建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
福建省“双碳”政策指出:统筹推进氢能“制储输用”全链条发展。配套电网、加注(气)站、加氢站、换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。加强电化学、氨-氢电池、船用大功率新能源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攻关、示范和产业化应用,推进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、海洋能和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储能技术研发。
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
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指出:建立制氢、储运氢及用氢的全产业链,打造一区(氢能产业先行示范区)、一环(全岛场景应用示范环)、多点(氢能产业发展落地平台)的氢能发展路径。开展氢燃料汽车应用示范试点。
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
浙江省“双碳”政策指出:优化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,重点支持充电基础设施(含换电站)及加氢站建设,支持可再生能源、储能、氢能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、生态碳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,抢占技术制高点。
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
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: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,有序推动“北方氢谷”和“长春-松原-白城”氢能走廊建设,推进氢能“制储输用”全链条发展。推动氢能装备、氢燃料电池研制,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链。依托吉林化纤等龙头企业,推动碳纤维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,打造“中国碳谷”。探索开展氢冶金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;探索推广氢能等新能源交通工具;有序推进充电桩、配套电网、加气站、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。
重庆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
重庆市“双碳”政策指出:统筹推进氢能“制储输用”全链条发展。有序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,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,促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。推进老旧公交客车报废更新,全部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替代。推动加氢站建设,构建便利高效、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。推动氢能关键技术研发、示范和规模化应用。开展动力电池、氢燃料电池发动机、电池堆技术研发和生产,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推广。
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
广东省“双碳”政策指出:推进氢能“制储输用”全链条发展。扩大电力、氢能、天然气、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。构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网络,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(桩)、加氢站等建设。
宁夏回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(征求意见稿)
宁夏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指出:推进氢能应用示范建设。推进氢能产业化、规模化、商业化进程,加快氢能替代,助力减煤降碳。以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能源产业园为重点,推进规模化光伏制氢项目建设,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产业示范,实现以氢换煤。开展储氢、输氢、氢能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,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,形成集群发展。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物流运输、公共交通、市政环卫等领域试点应用,促进氢能制输储用一体化发展。到2030年,绿氢生产规模达到30万吨/年以上。
内蒙古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
内蒙古“双碳”政策指出:壮大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,大力发展绿氢经济,推动绿氢和煤化工、冶金等行业耦合发展,构建绿氢制造、存储、运输、应用一体化产业链,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、集群化、高端化发展。
广西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
广西省“双碳”政策中指出:统筹推进氢能“制储输用”全链条发展。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、客运枢纽等交通运输服务场站建设充电桩、充换电站、加气站、加氢站、综合供能服务站等。积极推动储能、氢能、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应用。
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
江西省“双碳”政策中指出:统筹推进氢能研发应用,探索建设零碳产业集聚区。完善加氢、充电、港口、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。
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
四川省“双碳”政策中指出:推动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。推广燃料电池汽车,探索构建氢能配套设施网络。在成渝主轴通道示范建设“电走廊”“氢走廊”。
湖南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
湖南省“双碳”政策中指出:大力推进氢能“制储输用”全链条发展。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。
河北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
河北省双碳“双碳”政策中指出:推进钢铁行业短流程改造和清洁能源替代,试点示范富氢燃气炼铁;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,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大数据、制氢等产业和清洁供暖、公共交通领域应用,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,提高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。推进国家氢能示范试点建设,提高制氢储氢运氢用氢能力。推动能源数字化,打造“数字能源”。
打造京津冀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,构建氢燃料电池重卡货运走廊。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、高碳排放行业绿色低碳改造、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产业化应用等领域对接合作,推动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区域产业体系和能源体系。
甘肃白银市“十四五”能源发展规划:
推进以氢/低碳醇为载体的多能融合 布局“液态阳光”先进能源体系
10月23日,甘肃省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《白银市“十四五”能源发展规划》的通知,其中氢能方面指出:可再生能源 SPE 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、多能融合的智慧型能源系统示范等。建设平川区 100MW/200MWh 共享储能电站项目、白银市智能网域新型储能电站项目,用于电网深度调峰、消纳清洁能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