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组织架构】
鸣谢指导单位:
世界低碳城市联盟
国际氢能协会
国际绿色经济协会
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
中国能源研究会
中国循环经济协会
中国低碳产业委员会等
共同组织单位:
德励国际会展集团
亚太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会
国际绿色低碳综合咨询联盟等
组委会执行招展单位:
励兴展览(上海)有限公司
【参展类别】
参展范围重点涉及“双碳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,全面展示领域内优秀企业的前沿技术、创新产品与优质解决方案!
一、“双碳”产业技术与场景应用:
绿色低碳产业与场景应用:新能源与低碳产业园、绿色园区数字化管控系统;国内外“双碳”能源先行示范区建设综合展示;中外企业在工业领域中的低碳、零碳\负碳和节能环保方面的创新技术、产品与场景应用;合同能源管理、工业节能咨询、诊断、设计、改造、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商;碳排放(碳减排、能源替代、节能增效、循环利用、CCUS)、碳管理(碳足迹管理、碳数据管理、碳资产管理、碳交易管理)、碳交易(碳配额、MRV、CCER、碳价)、碳金融(碳基金、碳期货、碳债券、绿色保险、绿色信贷)、碳普惠系统建设、碳汇、碳税、碳能评估审计核查、绿色低碳项目运营管理、“双碳”人才、碳达峰\碳中和产业整体服务商等;
低碳城市建设:低碳建筑、零碳工厂、零碳园区、零碳项目、零碳社区、零碳校园、零碳城市、低碳交通与智慧出行、“海绵城市”建设、“无废城市”建设服务商、低碳城市全生命周期产业链解决方案服务商等;
二、5G+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:
5G+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、5G智能绿色工厂(智慧电厂)、虚拟电厂管理平台2.0、大数据储存与分析、分布式能源管理及其储能技术、特高压传输技术、电力安全与应急管理系统、绿色柔性、数字化、智能化“未来电网”技术、5G智能电网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;
绿色能源技术与应用:绿色能源(无碳技术)技术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、新型储能电站技术、锂电池及储能系统应用解决方案、智能光伏技术、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、固态氢能并网发电技术设备、风力发电机组、核能发电机组、垃圾发电技术设备、地热能利用技术设备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、高效节能输配电设备、能源互联网技术、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等;
三、氢能利用技术与装备:
绿色低碳氢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场景应用;“甲醇”制氢技术、“餐厨垃圾制氢技术”、气体制氢技术、煤制氢技术、沼气制氢技术、海水制氢技术、核心材料与关键零部件、氢气安全利用、高炉富氢冶炼技术、富氢还原炼铁技术、焦炉煤气制氢装置、无化石冶炼技术、工业富氢产品、氢能循环系统解决方案、氢能流体机械系统、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、绿色制氢、运氢、储氢、加氢及加氢站设备、其他新型氢能利用技术与装备等;
四、零碳新工业与智能化节能改造:
新型低碳节能技术与智能化改造、工业高效节能技术装备、热能回收再利用技术、绿色低碳建筑与智慧节能系统、新型节能永磁变频电机\风机\节能压缩机与智能通风系统、节能工程改造\设计\施工\运维托管与综合服务、脱硫\脱硝\与除尘设备、VOC烟气治理、工业废水\废气超低排放设备、零碳工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、公共机构节能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等;
五、先进碳捕集、封存与循环利用技术:
碳捕捉/运输/存储技术、碳捕获化学吸收和物理隔离技术、碳和氢气合成燃料技术、二氧化碳替代生产技术设备、化学制品、聚合物、净零碳技术、共性技术研发、示范工程等;
六、零碳循环产业与资源化综合利用:
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、 “餐厨垃圾沼气制氢技术 ”、智能垃圾分类\回收与资源化利用、垃圾焚烧与生物燃料发电技术、固废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、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、大气\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、污水污泥处理成套装备、土壤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、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与综合利⽤技术、零碳循环经济产业解决方案服务商等;
七、碳与温室气体排放及监测技术:
碳排放监测、评估与报送系统、监测仪器设备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系统、温室气体卫星遥感监测及应用技术、气体在线监测仪器、颗粒物监测、对地观测技术等;
八、生物质燃料技术:
乙醇燃料、生物柴油、生物甲烷技术和产品、生物质发电技术、纤维素乙醇技术、微藻燃料技术、生物制氢技术、生物燃料生产设备、仪器与设备,生物质(颗粒)气化燃烧锅炉等;
九、绿色智能制造技术:
数字化无人化智能生产车间、5G工业互联网平台、元宇宙与智能制造、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机器人、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、高中压智能电器设备、ERP、MES、工业4.0与5G智能工厂(数字工厂”、智能“灯塔工厂”)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等、绿色数据中心、工业能耗数字采集设备、绿色包装设计与循环利用技术(智能包装)、绿色物流系统、绿色工厂、绿色电厂、绿色认证、绿色环保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清洁生产技术、绿色生产线技术改造与提升等;
十、其他相关单位:
循环经济产业园、高校与科研院所、行业组织(联盟)、企业商务管理咨询、金融投资机构、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成果转化、“双碳”创新专利技术、第三方碳中和检测与认证服务、CDM 项目开发与咨询、低碳课题研究、高端科研运营平台、“双碳”人才培训机构、媒体机构及其他“双碳”产业有关服务单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