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组织架构】
鸣谢指导单位:
世界低碳城市联盟
国际氢能协会
国际绿色经济协会
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
中国能源研究会
中国循环经济协会
中国低碳产业委员会等
共同组织单位:
德励国际会展集团
亚太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会
国际绿色低碳综合咨询联盟等
组委会执行招展单位:
励兴展览(上海)有限公司
产业动态:山东一季度新能源新材料营业收入3236亿元 氢能产业蓬勃发展
国际氢能网 近日,记者在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了解到,近年来,山东聚焦风电、核能、氢能、储能等重点领域,持续推进产业创新,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,全省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、势头强劲。2022年一季度,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36亿元、同比增长5.9%;产业增加值594.3亿元、同比增长21.4%,GDP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0.27个百分点。
超前布局氢能产业、加速抢占氢能技术制高点,率先出台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氢能产业发展规划,引育集聚氢能产业链重点企业100余家,属全国氢能产业链最完整的省份之一。入围科技部“氢进万家”科技示范工程,成为全国首个、唯一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示范省;全国唯一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山东;烟台冰轮环境研制氢液化领域新型高效氦气螺杆压缩机,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能源领域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项目。加氢站建设科学布局、适度超前、有序发展,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。截至目前,全省累计建成加氢站25座,位居全国第二位,其中,莱芜泰钢加氢母站是全省首座、全国第二座加氢母站;全国首座高速加氢站在济青高速淄博南服务区启用。以交通领域为突破,在城市公交、城际物流、重载货运、城市环卫和港口园区等场景,推动氢能一系列应用示范,全省累计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,示范运行总里程1500余万公里。2021年6月,首条城际青岛—临沂氢干线启动运行。
锂电产业全面提速
锂电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重要板块和储能应用重要支撑,山东科学规划布局,出台支持政策,开展试点示范,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,聚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锂电池制造基地。2021年出台全国首个储能应用实施意见,创新提出储能优先、调峰奖励优先发电量等“政策包”,谋划布局青岛、淄博、枣庄、济宁、泰安等五大储能产业基地,以试点促推广应用、以示范促深化发展,建成投运首批7个、520兆瓦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;今年4月,第二批储能示范项目启动,总规模超310万千瓦。率先推动山东科技大学、三峡集团等高校企业成立“储能技术学院”,建成全国首家国家电网电池储能技术实验室共享(山东)实验室、国内首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。强链补链延链配套企业,培育精工电子、丰元锂能等一批骨干企业,基本建成覆盖材料生产、设备制造、储能集成、工程建设、咨询检测等完整产业链。截至目前,全省建成新型储能电站37座、电化学储能总装机规模达76万千瓦,位居全国第二;引育锂电产业相关企业、研究机构60余家,2021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。
“十四五”是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、窗口期,也是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期。山东将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推广应用,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强、产业层级高、产业链条全、产业特色优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区,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、规模化、集群化发展。